Yomail 新版推出“邮件对话”,让邮件像 IM 对话一样简单好用
IM 与邮件几乎同一时间进入中国,但由于各种因素,IM 软件后来在国内盛行,而邮件似乎除了职场人士会频繁使用之外,被沦为大多数人注册各类账户的工具。 Yomail 不是第一个做“邮件对话”的邮件客户端,很早之前我在 iPhone 上用过 Hop,后来 Mac 上有了 Unibox,前不久我们也报道过前 TalkBox 团队成员开发的 Mailtime。与 Mailtime 选择走美国市场不同,Yomail 坚持扎根于中国本地化,把侧重点放在职场人士。 ![]() IM 不是 Yomail 的全部,它不搞你的邮箱,只是给了你多一种选择,这样的理念我在 Spark 上看到过,我认为这是很明智的选择。Yomail 的“邮件对话”同样选择以时间线的方式展示,最新的联系人在上,每个联系人只出现一次。 在职场工作的人士也许每天收件箱里会收到上百封邮件,如何减少工作中筛选邮件所消耗的时间成本,是 Yomail 强调的一个关键。通过整合来往邮件,组成对话,根据不同的联系人头像来快速判断邮件的重要程度,从而“缩小”了收件箱的规模。 ![]() 将邮件对话以气泡形式展示,Yomail 规定了每个邮件最多显示 5 行文字,隐藏多余的部分。这一点上我比较认同,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方邮箱地址、附件和前几段的文字就能大概判断文件内容,需要查看完整邮件,点击展开也很简单,很符合邮件现在的使用习惯。 Yomail 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是将联系人做了区分,设置了 VIP(重要联系人)的标记。将这一项置于“邮件对话”之下,能更快速的帮助用户查看收件箱,并且有单独的提醒通知和置顶功能。 ![]() 与 Inbox 类似,通过识别邮件的发件地址,Yomail 也可以将其根据场景进行分类。Yomail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将与工作无关的社交、账单、旅行等邮件与之分开,可以让用户更清晰地对邮件进行处理,并且分类后的邮件会自动在“邮件对话”里聚合为一个对话。 ![]() Yomail 的创始人 Albert Yang 曾经开发过 Garene 这款游戏领域即时聊天应用,同样也是 Gmail 的重度用户,所以 Yomail 在上线之初就支持了 Gmail 以及国内大部分邮箱服务,对于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有自己清晰的把握。 协同办公领域的“独角兽” Slack 曾说过要终结邮件,不过最后还是听取用户意见,将邮件导入到账户里了。电子邮件这个诞生了几十年的“老东西”,在最近的十多年内几乎没有大的发展,至于加入 IM 展示的形式会不会颠覆它,我觉得可能不会,但至少能让它变得更好用。 本文转自36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6770.html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