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中性原子探测仪最新科学成果发表
发布时间:2022-01-22 18:37:0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根据 @中国探月工程 官方微博,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释放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车上搭载中性原子探测仪(ASAN),首次在月球背面对月表能量中性原子(ENA)开展观测。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公布,发表于业内权威
根据 @中国探月工程 官方微博,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释放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车上搭载中性原子探测仪(ASAN),首次在月球背面对月表能量中性原子(ENA)开展观测。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公布,发表于业内权威杂志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众所周知,地球有着强大的全球磁场,太阳风“入侵”地球时,地球周围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保护伞 —— 磁层,阻挡了绝大部分太阳风。而月球由于缺少这种全球磁场和浓密大气,月球表面直接暴露于深空中,太阳风、地球风可以直接轰击月表,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虽然月球没有全球磁场,但在月表散落着多个磁场异常区,在月表磁场强度约几百 nT,当太阳风与磁异常相互作用时,也会形成一个小保护伞 —— 微磁层,也可以阻挡一部分太阳风轰击月表,太阳风质子的反射率在大尺度磁异常区明显增加。探测能量中性原子可以揭示太阳风、地球风与月表相互作用的微观物理机制,揭示其中的小尺度特征。 研究发现,大多数月昼中,晨侧 ENA 微分通量高于昏侧;结合嫦娥四号中性原子探测仪和 ARTEMIS 卫星同期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晨侧和昏侧不同能量范围的 ENA 微分通量与太阳风状态参数如通量、密度及动压呈正相关关系。这是首次利用月表中性原子观测数据计算磁异常上方的静电势,更新了粒子与磁异常相互作用的认识。该成果对研究太阳风、地球风与无大气无全球磁场的天体(如小行星或彗星)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来自中国嫦娥、日本月亮女神、印度月船一号 以及美国的探测器数据表明,一般区域大约 0.1-1% 的太阳风质子会被月表散射,10-20% 的太阳风质子与月表作用后转化成能量中性原子。而在强磁异常区,这一数值会有明显变化,被反射的质子会更多。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内容
- 戴尔发布新款 U 系列 4K 显示器搭载崭新 IPS Black 面板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央视3·15晚会 曝光案件线索查处情况的通报
- 比Uber要快一点?传Lyft计划3月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和“网聊美女”见面后被拉黑,腾讯手机管家提醒可能遇到诈骗
- 谁将C位出道 网易云音乐面向全球音乐人征集杭州亚运会音乐作
- 凯迪拉克回应拼多多55折卖车:车源来自授权经销商
- 2020年七人普已经开始,一张长图教你如何进行小程序信息录入
- 沈抖公开定义百度直播带货:搜索和知识导购是百度独有标签
- 微软 Win11 10 免费的工具集 PowerToys 0.55.2 公布
- LG 发布 UltraGear 48GQ900 OLED 显示器
站长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