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开源软件产品与开源项目区分开来的18种技巧
发布时间:2021-12-13 12:05:29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开源产品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具备商业价值变现的能力,让客户自愿买单,而不是一款简单的免费产品。 当然,开源产品众多,很多产品的发展曲线也不一样,可能有些企业将工具开源并且免费赠送,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用户数。纯开源项目的演进路线是,产品经
开源产品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具备商业价值变现的能力,让客户自愿买单,而不是一款简单的免费产品。 当然,开源产品众多,很多产品的发展曲线也不一样,可能有些企业将工具开源并且免费赠送,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用户数。纯开源项目的演进路线是,产品经理在提供免费版本时,还需要具备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 具体而言,产品经理不仅要能创建项目,还要提供留住客户的解决方案。优秀的销售人员,从不为把产品推给有需要的客户而自卑。开源项目也一样,让客户为所需要的产品付费,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儿。因为,基于开源项目构建的产品,相比于市场上其他产品及服务,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大家都需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且,相对而言,开源项目能够变现的难度更大,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有可能获得用户认可。 而在开源产品及项目实现商业价值变现之前,我们首先得从概念上理清思路,帮助用户将纯开源产品与厂商提供的开源项目区分开来。 开源软件和商业专有软件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是否将源代码公开;并且,从开源软件的视角来看,“专有”刚好是一个方向相反的概念。但相对于制造、金融以及很多传统行业来说,他们反而更倾向于“专有”。比如:金融行业,更强调他们的专有算法。并且,持有专有软件的人群,会认为专有和价值是一个等量关系。因为,在不受许可证约束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将开源软件做好,并且提供和专有软件一样的价值。 而从开源产品的角度来看,很多软件的专有特性,限制了代码的开放性,导致系统应用过于封闭,用户的可扩展性差。开源软件带来的价值是,受用户信任;并且,如果用户肯花精力去投入,可以自己构建,或者重建,应用扩展性强。 尤其,当基于开源软件构建的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便宜时,专有解决方案就不再成为部分用户的唯一选择。换句话说,开源软件从为客户节约成本的角度,获得了更广阔发展空间。在开源软件蓬勃发展的新生态中,用户即可以选择自己构建,也能直接进行购买,并且随用随付,不用被供应商捆绑。 对于企业核心应用,大部分企业更愿意自建,而开源项目产品经理要做的工作,其实和专有产品和服务相同,都是通过交付产品或者服务价值留住用户。只不过,开源软件的产品经理责任更重,不仅关注产品价值,还要有进一步包装的能力,让开源产品在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和大型服务商提供的上游项目区分开来。 最重要的是,开源产品经理要想有一番作为,他们应该明晰以下相关内容: 生态链:选择上游生态链很重要。上游社区的健康决定了开源项目的最终走向。就像OpenShift、Docker EE 和 Mesosphere 等产品,它们分别依赖 Kubernetes、Swarm 和 Apache Mesos取得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OpenShift与Kubernetes的关系,就像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最终通过同一个生态下的差异化服务,为用户带来不同选择。 质量工程: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CI/CD) 和用户测试是产品构建的基础。但是,确保下游产品(通常由多个上游项目组成)与所有组件的特定版本配合良好至关重要。对整个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和体验,同样适用于区分上游供应商和竞争产品。因为,客户想要的只是有效产品。 行业认证:属于特定类别的客户,例如政府、金融服务、运输、制造和电信,通常有认证要求。换言之,用户的大多需求与安全或审计有关,而且通常价格昂贵。从认证这种差异化竞争角度出发,也是将产品与竞争对手以及和上游厂商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能力。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