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用户讨厌你做营销,不如试试这4种方法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最近看到支付宝“芝麻信用分”的事件,“校园日记”等支付宝圈子只允许女性发言,并且芝麻信用分750分以上的男性才可以评论。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功能,结果一下子激起了大量的反感:
很多营销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普通消费者会对大多数营销活动这么反感——“营销一不杀人二不放火,看个广告你又不损失什么,凭啥讨厌我?” 是啊,比如公众号文章后面加个广告,很多人就开骂作者写文章是收了钱的,可这又怎么了呢,他收了钱貌似不会损失读者的利益,但是大家为什么这么反感呢? 甚至我之前看过的一本广告文案书中,都有一个广告人自黑的段子——
到底为什么人们会讨厌大部分营销行为(比如广告)呢? 人们讨厌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种行为真的有害或者不道德(否则你看,吐槽广告的人远远多过吐槽杀人犯的人),而是因为大部分广告等营销行为容易激起人一种典型的厌恶感受——“心理抗拒”。 比如小时候暑假,同学们都在家看电视,你也做完了作业正在看电视,结果暴怒的家长直接把电源拔了,这时你内心的感觉就是“心理抗拒”。 接着家长每天都过来一遍遍跟你说“要好好学习”、“要努力不要贪玩”,你听得都烦了,甚至家长一准备开口你就想离开饭桌独自跑到卧室把自己关起来。 想一下这种感觉是不是特别像你不断听“孝敬爸妈脑白金”广告的感觉,独自跑到卧室是不是类似于看到广告直接换台的行为? 总之,所有人都想控制自己的生活,想要一定的自由,而不论是有些营销活动还是小时候家长的唠叨,甚至把你关进监狱,都是用你感觉不合理的方式,剥夺你的自由,让你产生心理抗拒。 (图:想象一下,刷着一半朋友圈,然后看到这个广告的感觉) 那这种“心理抗拒”有没有办法降低呢? 当然有,只要我们足够理解一个现象的本质,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实际上,因为广告、营销而产生的心理抗拒,叫做“广告回避”现象。大量的研究发现,通过各种策略解决下面4个问题,可以降低广告回避,让消费者没那么反感你的广告:
下面是具体的解决办法: 1、感知目标阻碍 为什么有时候广告和营销招人烦,让消费者产生心理抗拒? 这是因为广告的突然出现,经常会阻碍我们在当前场景下本来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正在刷微博,想要不断看各种搞笑段子,结果刷到了一个XX手机发的微博“年度旗舰,隆重登场”,阻拦了你现在想完成的目标,当然会反感。 那怎么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让广告变的更加走心,更加招人喜欢。 但是实际上只要一个事情阻拦了我们在当下场景想要达到的目标,即使是本来我们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也会产生反感。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黑帮电影中,一个黑社会土豪特别喜欢美女。但是如果这个大佬在跟人打电话谈事情的时候,泳池边的美女去跟他搭讪,他也非常厌烦,直接把这个美女一脚踹开。 再比如想一下你在家聚精会神打游戏的时候,激战正酣,老妈突然走过来给你端了一碟你最爱吃的水果,这个时候你内心真实的感觉是感谢呢还是厌烦呢? 实际上很多人会厌烦——即使水果是你本身爱吃的东西,但它的出现阻碍了你当下正想完成的目标(赢得游戏),你也会厌烦。 仔细想一下,这种感觉是不是特别像你看到某些营销的感觉? (比如打开支付宝,你本来的期待是完成理财等任务,结果突然跳出一个和社交相关的营销活动,即使你本身喜欢这个活动,也会因为阻碍了你打开支付宝的目标,而产生厌烦。) 那么怎么破呢? 其实最重要的方法是:让你的营销活动更加像用户在该场景下本事要完成的任务,从而降低目标阻碍。 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根据用户在场景中的任务来设计营销活动。(下面简单举例): (1)微博场景如果你投微博广告,就需要问:用户在微博环境中本身想做什么? 可能是看有趣的段子,所以你应该让广告以段子的形式出现。 杜蕾斯等在微博上的借势营销之所以没有引起反感,反而引起用户喜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是用户本来在微博上就想完成的任务。 比如2012年奥运会,刘翔因伤摔倒,杜蕾斯立马说: “最快的男人并不是最好的,坚持到底才是真正强大的男人。”(没有阻碍用户在微博环境下的目标) (2)微信朋友圈场景相同的微博段子营销,在朋友圈为啥就没有那么火?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