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包凡、孙正义:2018大变局中的彪悍赢家
当下的包凡和华兴资本,开始关注长期的风口而非转瞬即逝的小风口。他认为,下一个风口可能会进入万物皆互联、万物皆智能的时代。此外包凡也看好医疗健康、生命科技产业,他透露华兴已经有四五十人的团队在做这一块。 截至目前,华兴资本已经完成多个新经济行业全覆盖,除了互联网领域之外,业务触角涵盖医疗健康、大消费、文娱、企业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汽车、智能硬件等各个领域。 不对对于华兴资本而言,挑战犹存。 华兴资本在上市次日披露了首份财报,,2018年上半年,华兴资本整体营业收入达1.08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99.98%,但其亏损额也较上年度同期820.5万美元增至15198.2万美元——媒体分析称,其支出部分主要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 2019年,包凡和他的华兴资本将会如何出招?这或将是未来一年的一大看点。 孙正义:冒险家豪赌的一年 “我的目标是成为科技界的沃伦·巴菲特,软银的目标是成为科技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软银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曾如此信誓旦旦。 喜欢冒险,做事高调,且不按常理出牌。在很多人眼中,孙正义并不像传统的日本人。这或许和他复杂的背景有关:祖籍韩国,出生于日本,在美国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 《孙正义:通往未来之路》作者大孝西弘曾多次与孙正义对话,他形容孙正义的身上有种冒险家的气魄。但同时,孙也拥有高于常人的国际化视野,他被认为是全亚洲对IT行业投资判断最精准的人,在全球信息产业爆发的每一个节点,他几乎都踩准了。 孙正义曾在2015年的软银全球大会上,预测人工智能的奇点将到来,这一科幻场景时间节点是2018年。 “如果奇点真的到来,那么它将永远不会逆转,”孙正义说道,“未来,计算机将会进行自我学习。之后,要么是进化,要么是毁灭。” 随后,软银在全球科技行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疗、共享出行、电商、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等科技领域。 在当下资本寒冬中,不按常理出牌的孙正义依然没有放缓步伐,甚至开始了新一轮“豪赌”。 2018年12月19日,日本软银集团旗下主营电信业务的子公司软银(SoftBank Corp)成功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IPO规模高达2.65万亿日元(合235亿美元),是日本史上最大IPO,全球史上第二大IPO(仅次于2014年阿里巴巴IPO的250亿美元)。但却遭遇挂牌首日“破发”。当日盘中跌幅扩大至10%,截至收盘报1282日元(约11.4美元),发行价跌近15%。 分析人士称,糟糕的股价,或许与当前全球股市动荡期不无关系。但分拆上市背后,孙正义还有更大的野心——将软银集团从移动运营商转型为更纯粹的科技投资公司。 自1981年成立迄今,孙正义带领用软银投资了至少600家公司,其中超300家科技公司,获得的回报逾千亿美元。软银也从一家电信企业成长为影响全球科技圈的资本巨头。 “这位日本亿万富翁正用他积极的投资和数额巨大的支票簿,改变创业游戏。”彭博社在今年初的报道中如此评价孙正义。 两年前,孙正义宣布成立直指下一代信息革命的“愿景基金”计划,1000亿美金的目标募资额规模举世皆惊。彼时有分析称,这一资金规模约相当于“4个银湖资本或15个红杉资本”,亦相当于2017年整个美国风投行业筹集的资金总额。 但跟牌者众。成立7个月后,软银愿景基金首轮募集资金达到930亿美元,投资方阵容更堪称豪华——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阿联酋Mubadala投资基金、苹果公司,高通公司、富士康科技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公司皆相继入局。 今年5月,在软银世界大会期间,孙正义透露了愿景基金成立第一年的投资回报高达60%。此外,在软银集团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截止2018年9月,软银集团营业利润达62亿美元远超预期,愿景基金贡献过半,成为软银新的“造血”源。 现在正是孙正义和其拥趸的高光时刻。 今年孙正义出售其投资的印度最大电商企业Flipkart股份获得1643亿日元(约合14.76亿美元)收益;出售科技公司ARM中国业务多数股份获得1613亿日元(约合14.49亿美元)一次性收益。 12月上旬最新消息显示,打车应用Uber于本月初递交了IPO申请,持有逾15% Uber股份的软银有望在明年斩获硕果。银行家称,Uber的IPO估值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 然而,这位身价高达200多亿美元的花甲老人在一次软银集团财报会上,给自己多年的努力只打了百分制的28分,他称,“我本可以成就得更多。”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孙正义已就设立第二支愿景基金与投资者进行初步接洽,筹资规模或达1000亿美元,最早可能明年启动。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