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在境外商户铺满二维码,外国人咋还不用?
一位新加坡的商家说,接入支付宝之后更给游客多一种选择,而且目前接入是免费的。接入之后,中国游客更愿意用扫码付款,而不是现金。 有意思的是,支付宝在境外众多大型商户接入之后,很多街边小店也自愿提供二维码扫码付款,他们使用个人账户收款,和国内的街边小店一样。我在香港见到了很多这样的小店。 一家鱼蛋粉店的老板说,一些大陆游客经常问起可不可以扫码付款,索性找大陆的亲戚帮忙开设了支付宝和微信账户,方便大陆游客使用。 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在境外推广的难度似乎并不在商户端而是在用户端——中国游客的强大消费能力让凡是有中国游客的地方,商户都愿意接入支付宝,但大多数当地居住的居民依然在「冷眼旁观」。 除了信用卡和现金的用户惯性之外,最大的门槛是实名认证,根据 2016 年 7 月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所有支付类帐户都必须进行实名认证,并对帐号的实名等级做出了定义:
也就是说,想要使用一个网络钱包进行「消费」至少要是 II 类帐户才行。而 II 类帐户要求三种可信信息交叉验证,可信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认证、银行卡信息认证、电信认证、学历认证等。 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能提供身份信息认证,即其所属国家的护照信息,而无法提供中国发卡行发行的银行卡、中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实名手机,因此也几乎不可能完成 II 类帐户的实名认证。 而支付宝和微信要想对境外用户提供服务,除了要满足中国的上述规定之外,还要满足服务所在国对支付的相关监管。而一旦两国的监管政策相互矛盾,则更无法提供服务。 这其实并非是中国支付出海的困境,也是其他所有跨国支付企业的难点。即便是老牌的 PayPal 也是通过一些复杂的分公司结构来实现跨境结算的合规操作。 不过,商户已经解决了,中国游客也自带了「推广」效果。中国支付真出海的一天可能并不远了吧。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