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网红边缘计算 会成云计算“终结者”吗?
以自动驾驶为例,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称,未来的计算模式是边缘跟中央结合,边缘侧的自动驾驶专用芯片会感知传感器数据并立刻处理、做决策,同时,这些处理之后的数据,也会在云端汇聚,进行大数据分析、模型搭建和编辑,同时做大规模的仿真。在其看来,算法+芯片+云计算,构成了未来自动驾驶的三大核心支点。 比如物联网,以阿里云发布的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为例。的确,通过赋予家庭网关计算能力,即便是断网,诸如生物识别门锁、机器人等都能正常运作。但是,如果加上云,基于以往云端的大数据分析和判断,在联动的前提下,整个家庭场景的智能设备将变得更为个性化,譬如关上门的时候,扫地机器人就开始运作等等。 可以看到,在这里,提供边缘计算算力的芯片主要在前端,负责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计算。但是,在数据如“石油”的智能化时代,这些数据并不是一次性数据,那些经过处理的数据需要在系统中进行留存,以做算法训练、数据验证等用。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大容量的“容器”,而这个是边缘计算所没有的。在这个容器中,这些数据将被用于AI算法训练、用户个性化功能塑造等等,这些都是非实时需求,之后再传输给终端设备,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AI边缘计算可在前端实现图像识别、特征值提取和识别比对,不受带宽影响,自成体系,可快速反应。云计算做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共享,同时进行算法模型的训练和升级, 升级后的算法推送到前端,完成自主学习闭环。”云天励飞研发副总兼芯片团队负责人李爱军称。 同时,这些数据也有“备份”的需要,当边缘计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另外,边缘计算解决了“算力”问题,但解决不了“内容”,这方面需要“云计算”来提供帮助。当用户向设备发出一个指令,要求边缘计算使得设备能够实时“了解”用户表达的内容以及目的,在这之后,诸如音乐播放、订票等服务等指令的执行,均需要云服务的介入,这些是边缘计算所不能提供的。 虽然在某些场景下,边缘计算本身是独立的、不需要云计算介入的。但是,从整体来看,它并不能代替云计算,也离不开云计算。未来,边缘计算将与云计算形成一种互补、协同的关系,届时,边缘计算将主要负责那些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处理,负责本地业务的实时处理与执行,而云计算将负责非实时、长周期数据的处理。简单说来,边缘计算将注重局部,而云计算关注整体。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